價格行為仍然是手機市場競爭的手段之一,中國品牌手機一直走的是低端促銷路線,然而硝煙四起的價格戰讓沒有核心技術的部分國產廠商不得不紛紛轉產或者退出。從開始國產手機的低價進入到國外廠商的降價競爭,到目前各大廠商為了爭奪市場份額激烈的價格戰,國外廠商的暴利時代結束,國產品牌遭受一度虧損后的重振,目前,我國手機市場的競爭已經體現為廠商綜合實力的競爭。但一味通過降價來競爭并不能提高廠商的競爭力,反而一度的壓縮了利潤空間。
在中國,故事正沿著另一種路線發展。本土手機品牌在遭遇山寨機崛起而沉寂數年后,正借智能手機的普及大潮而重新發力。華為、中興、聯想、OPPO、金立、酷派等紛紛迎來新一輪春天,小米、魅族等新興品牌崛起,而以Gfive、Gorme、傳音等為代表的海外品牌也挖掘出海外市場的巨大潛力。
中國手機行業的非價格策略體現在產品差異化、促銷和合作上。首先,手機市場上,各廠商以消費者為導向細分目標市場,推出多款式,多功能的手機產品,音樂手機、智能機、高像素拍照手機、雙卡機、觸摸屏手機、游戲手機、商務機、更有個性化定制手機等并行不悖,在款型方面,各大廠商也適時推出不同經典機型,提高產品差異化程度,為了提高品牌知名度,加大了促銷力度,可以在節日期間進行禮品派送活動來綁定客戶。